千年花乡,正给经典注入新的活力。

10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正式启用,三字经启蒙文化周拉开序幕。在三字经文化公园、登洲村内,启蒙礼体验、蒙学雅集、蒙学潮墟等系列活动,让人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童蒙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同样重要。作为《三字经》作者故里,陈村在国内率先提出打造三字经特色文化IP,提出“一年点燃热度、两年初成规模,三年拿出拳头产品”的发展思路。

当三字经启蒙文化周举行到第三届,从活动到输出成果,如何给经典文化留下延续载体?今年,陈村创造性提出,要将登洲村打造“蒙学第一村”,将适子未来学校建设为“蒙学第一校”。“第一村”“第一校”的打造,陈村将如何进一步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又要向湾区传递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启动。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启动。

为什么是陈村?

万物得其本者生,万物得其道者成。

提出打造蒙学第一村,第一校,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陈村有何底气?

在众多的中华蒙学经典中,《三字经》是著名的一部,不仅在中国流传700余年而不衰,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播世界各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而从目前学界的普遍观点来看,《三字经》的作者是区适子,其正是陈村人。

作为《三字经》作者家乡,陈村必当要扛起传承经典文化大旗的重任,深入挖掘传播蒙学经典。

从十年前开始,陈村积极弘扬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为《三字经》寻根,为区氏建祠复古。陈村的努力,也再次掀起国内对《三字经》的关注热潮。2019年,首届陈村三字经启蒙文化周,吸引了粤港澳台上千人参与,和国内众多主流媒体的报道。

“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当时,来自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广佛等地的学生,以粤语、普通话、英语、手语开展千人诵读《三字经》活动,蔚为壮观。以乡音寻根、文化共融,提升湾区青年文化认同。

三字经文化启蒙周启动,现场上演穿越古今的启蒙礼。

穿越古今,承传千古。贴近年轻人,创新表达形式,陈村还一直努力让《三字经》变得通俗可亲。

近年来,陈村孵化涌现出粤语三字经原创歌曲、《适子蒙训三字经》读本和主题IP设计形象;抖音、动漫、国风等互联网元素与《三字经》共融互动,国潮加持、民俗助力,引起海内外广泛共鸣。

文化IP要有生命力,产业化是关键。陈村制定《三字经》文化产业规划,成立适子三字经文化有限公司,推出多种《三字经》主题文创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备受年轻人热捧。

同时通过整合《三字经》、朱子理学、年桔文化、花乡文化等特有文化资源,研究开发研学旅游线路及课程,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推动陈村文化资源向文旅产业纵深转化。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两届三字经启蒙文化周的影响力,《三字经》早已和陈村紧紧联系成一起,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经典的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在持续热闹之下,如何让《三字经》IP持续迸发出活力?这就需要载体的传承。“我们希望能为陈村、为顺德乃至为湾区留下更多的成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陈村镇相关负责人说。

因此,蒙学“第一村”“第一校”的雏形提出,是陈村对三字经文化传承活化的再次深入探索。

蒙学IP如何进一步打造?

粤语《三字经》诵读、粤韵操、剪纸、汉唐舞、茶百戏、投壶……本届三字经启蒙文化周,陈村首次举办蒙学雅集,来自陈村镇内的18所学校的学生身穿汉服,结合《三字经》文化,展示“礼、乐、射、御、书、数”等中国传统“六艺”。

开放式蒙学互动体验、沉浸式蒙学氛围,在陈村,蒙学传承早已有雏形。

贴近年轻人,陈村努力让《三字经》变得通俗可亲。图为本届三字经文化节的蒙学雅集现场。

《三字经》已成为陈村当地学校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本届启蒙文化周启动当天,陈村迎来启蒙文化传承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盛事——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正式启用。

这所学校由陈村镇政府投入逾8亿元,是顺德历年来投入最大的教育项目,也是首个由顺德政府投资、专业社会企业施工代建的试点项目,是社会代建模式在顺德首次落地实践。该校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将导入首都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为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蒙学第一校”。

具体来说,适子未来学校将构建《三字经》特色思政教育课程,让《三字经》文化元素与学校的文化建设自然融合,让孩子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承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陈村在建设适子未来学校过程中,特意保存了潭村区家粮仓(东湖区公祠)这一古建筑,计划通过古为今用,建设中华蒙学图书馆,营造蒙学阅读空间。

而适子未来学校所在的登洲村,则计划打造“蒙学第一村”,通过三字经文化溯源,结合“百千万工程”,多举措打造岭南理学传播阵地,推动蒙学文化走深做实,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更高台阶。

本届启蒙文化周不仅是陈村传承创新《三字经》的集中展示,更是国内蒙学文化研究的学术盛会。

10月14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研究会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在陈村举行,来自国内一流高校及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中华童蒙文化教育的内涵精髓,推动《三字经》在当代教育中传承创新。

让蒙学研讨氛围继续保持热度。据悉,接下来,陈村镇还将在校内保留的潭村区家粮仓古建筑打造全国首个“适子书院”,链接资源,打造面向社会、家庭、学校的文化活动,举办高水平蒙学学术会议,推动启蒙教育产业化,开发特色研学游课程。

另外,本次引入的“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陈村美育基地”,将结合《三字经》及中华启蒙文化,以“艺术启蒙”为特色开发研学课程。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在陈村镇开讲“蒙学第一课——美育文化培训”,开启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陈村专场,为陈村镇的教师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美育培训。

文化背后的“城市经”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传承弘扬蒙学文化,打响《三字经》文化IP,大手笔投入教育事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提升内涵软实力,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带动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

对此,陈村有深刻的认识。“过去我们讲的城市品质提升,是指环境和硬件的升级;未来的品质提升,还包括内涵上的升级,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陈村镇党委书记霍茂昌说。

一个趋势,过去陈村以花卉闻名海内外,现在面向大湾区,《三字经》早已成一张非常有力的名片,以此为起点将推动顺德文化产业抢占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位置。

江河流日夜,川行不停息。陈村因水而文,因水而兴。潭洲水道、东平水道、陈村水道和文海河四条河流穿境而过,其中陈村水道交汇东平水道,至今仍是中国内河最繁忙的水道之一。陈村《三字经》也是沿着水路出发,传遍中国,并翻译成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等外语,漂洋过海传播西方。

如果说陈村是水路交通时代的广佛枢纽,在轨道时代的今天,拥有6条轨道、12个站点,站点密度媲美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的陈村,更是站在时代的C位: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中的极点,顺德和佛山三龙湾融入湾区的桥头堡。

当下,陈村正围绕“产兴、文兴、乡兴,水美、绿美、城美”,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省级样板中心镇。

作为顺德首批联围治水试点镇街,陈村是全区以水兴城的排头兵,是以水为轴提升城市品质的先锋。半城山水满城绿,地处轨道交通枢纽的“千年花乡”,是大湾区引人聚客留才的前客厅、后花园。

适子未来学校将要打造“蒙学第一校”。

不难看出,陈村举办《三字经》启蒙文化周,倾全力打造适子未来学校,正是希望把握《三字经》发源地这一核心人文优势资源,以《三字经》串联起陈村、顺德的特色历史底蕴、特色文化,打造大湾区文旅产业新名片,助力提升顺德在佛山至大湾区区域竞合中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以文旅产业化“聚客引流”,以“妙趣陈村”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

一部《三字经》,一个文旅IP,为陈村带来流量,让陈村在湾区“出圈”。而以蒙学为根,以“第一村”“第一校”的打造为抓手,陈村正为顺德为佛山为湾区,带来传统文化的活化探索路径,带来经典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的镇域样本。

【撰文】南方+记者 蓝志凌

图片均由陈村镇宣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