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年初播出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自然像是被套上了光环,受到极大关注。这部电视剧让我们重温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让我们看到以陈独秀、李大钊、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等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许多情节和场面让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我以为,这是建党百年最大的惊喜。
这部电视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让人最怀念的人物形象,除了陈独秀以外,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同志。
《觉醒年代》的剧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落幕了,我总觉得还没有看够、没有看尽兴,难免有些遗憾。没想到紧接着就迎来了建党百年第二个惊喜!
2021年3月31日,《李大钊年谱》在北京大学举行了新书发布会。由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和北京大学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秘书、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杨琥编著的《李大钊年谱》,作为“纪念建党100周年献礼图书”,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厚重的2册图书,共有137.5万字,以大量史料全面记述了李大钊的一生。“‘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正是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李大钊奋不顾身,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血液中。”从2000年到2019年完稿,杨琥老师用了近20年时间,真实地记载李大钊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一生,全面地展现他作为革命家、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的生命历程。捧书在手,心怀敬佩。
资料丰赡,属文审慎
李大钊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中国报刊传媒、社团、学会、新式学校等新生事物萌芽并逐步发展的时代,李大钊既是这些新生事物培育的时代青年,也是时代新潮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和开拓者。而他后来从事的革命工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又多为地下的秘密活动,公开记载很少。作者从李大钊生平事迹、师友交往、诗文系年等几方面入手,深入发掘各种原始资料,旁及其他相关材料,内容翔实丰富,资料真实珍贵,不少资料多为首次公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查找报刊资料时,除了大多数研究者利用较多的《晨报》,作者还充分利用北大图书馆旧报刊室的馆藏资料,查阅《京报》《大公报》《申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益世报》等报纸,积极李大钊参与创办、编辑和撰稿的《言治月刊》《言治季刊》《甲寅日刊》《宪法公言》《新青年》《少年中国》《新生活》《新潮》《国民》《政治生活》等报刊。通过广泛查阅和重点通读,从中获得许多新发现。比如,李大钊留学日本参加反对“二十一条”活动之事迹,是李大钊留学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但迄今在许多方面都是空白。但作者在查阅《留日学生总会纪要》时发现一条记载,其中提到,1915年春,李大钊与陈嘉任等倡议设立兵工厂期成会,附设于留日学生总会之内:“本会于三四月之交,并附属有兵工厂期成会之一机关,为陈嘉任、彭蠡、张秉文、杨丙、李大钊等数十人所发起,雅有历史可述。嗣以上海有爱国储金之举,拟即改为爱国储金,仍附属本会办理。”这条资料虽短,但却弥补了史料空白。
再者,作者在更大范围内阅读和搜集李大钊师友学生的相关记载,遍读了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蔡元培、吴虞、杨昌济、梁漱溟、顾颉刚、朱希祖等人的日记、书信和文集,从中发现了不少关于李大钊但前人所不知或知之而未利用的史料。比如,钱玄同日记记载了一条重要的信息:“下午三时,至胡适之处,因仲甫函约《新青年》同人今日在适之家中商量七卷以后之办法,结果仍归仲甫一人编辑。在适之家中吃晚饭。”这是《新青年》同人内部出现严重分歧后,陈独秀、胡适和李大钊、钱玄同、周作人等商议《新青年》编辑事宜的重要会议。如果没有钱玄同这一记录,此事细节我们后人恐难以知晓。
第三,作者从李大钊革命活动的秘密特点出发,着力发掘未刊档案或档案资料汇编中以往未注意或被忽略的材料。其中不乏珍贵史料。比如,1920年初,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是北大校史和中共党史上流传甚广的佳话。但此事究竟在何时发生,前人著作仅有大略推断,或说1920年2月,或说1920年春。作者查阅到一条北洋政府警察厅的档案资料,明确说道:“查于二月九日下午一时余,见陈独秀乘人力车出门,声言至缎库后身胡适宅拜访,是日并未回。复经调查数日,并未回家。”由此可知陈独秀是2月9日离开其家的,结合胡适当天日记的记载,可推知陈独秀离家后,即与胡适、李大钊等人商议后续办法,决定离开北京。又据陈独秀在离开北京到达上海后致警察厅总监吴炳湘之函,可知2月14日陈独秀已到达上海并将临时生活安排妥当。据此,可将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出京的时间定为1920年2月中旬。
如此多方面、多种类、多视角以及多地区、多语种地广泛搜集,《李大钊年谱》才能完整、准确、丰富地展现李大钊革命活动的历史面貌。
立足时代,拓展认识
一般的年谱主要以收录资料、客观叙述谱主学术和生平事迹为主,但是《李大钊年谱》并不满足于此。该书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新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对李大钊思想生平的理解和研究,对李大钊的社会交往、革命活动、思想演变等进行细致考察和深入研究,同时对一些没有定论、需要继续探讨的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作者力图实现年谱编撰与专题研究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也在一些李大钊研究的热点问题、重大问题和关键点上引起学术界对李大钊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首洋洋万言的《青春》,不仅饱含着李大钊再造青春之中华的理想,也激起了无数热血青年的满腔救国豪情。
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核心问题是“向何处去”,内战不断,民不聊生,社会失序,国土渐被蚕食,即使是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一代优秀的知识分子,也常发出丧气、无奈的哀叹。然而,在那个普遍失望、普遍焦虑的时代中,李大钊先生却信心满满,坚信自己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宁愿为此牺牲生命。这是怎样穿透历史的睿智?又是怎样让人惊叹的理想主义精神?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社会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望李大钊短暂一生,历史昭示未来:理想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形势,面向未来,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仰凝聚起亿万民众的磅礴力量。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文艺作品对李大钊先生关注不多,虽有一些传记作品,也未对先生思想进行深层解读。于是,在公众眼中,李大钊先生只是一位烈士、一位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人物。至于他与当下的关系,他的思想对当代的影响,凡此种种,常被忽略。
好在,《李大钊年谱》弥补了这一空白。该书的编纂,是对时代精神的观照、诠释、回应。作为革命家,李大钊毕生“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致国家于善良可爱之域而怡然爱之”,既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奋斗,也为世界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而奉献。作为时代新潮的觉醒者、参与者、实践者和开拓者,时代青年的楷模,李大钊淬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励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坚信中国的青春即将到来。
近日喜闻《李大钊年谱》入选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名单,这不仅是对该书出版的认可,更是在新时代学习李大钊、宣传李大钊,将李大钊研究事业推向新阶段的新成果和新贡献!
(作者刘玥,为云南教育出版社编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