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

▲应天书院

▲嵩阳书院

▲白鹿洞书院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谭剑 杨琳 袁慧晶

书院,大致起源于唐,崛起于宋,经元、明、清各朝,直至今日依旧弦歌不断。从最初的藏书之地,到后来逐步演变成读书、教书、写书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承载着悠久的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和文化传统。

历史上,文脉悠长、人文荟萃的中部地区是书院发展的重要区域。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称,这些书院既是中部地区的特色文化符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圣殿”。

千年以来,书院传承不绝。近年来,中部多地“书院游”火热,古老的书院伴随“文化+旅游”走进人们的生活,不仅成为游人了解中华文脉的窗口,更是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力量。

一缕书香载千年文脉

盛夏,坐落于湘江西岸岳麓山中的岳麓书院熙熙攘攘。这座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的古老书院,如今成为融合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的旅游胜地,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和研学团队。

书院大门前,人们凝视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闻名遐迩的对联,仿佛还能看见张栻、朱熹在此讲学论道,开启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自由交流对话的先河;看见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这里走出;看见一代代岳麓学子经世致用、传道济民、报效国家、胸怀天下的人生追求……

“通晓时务物理”“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朝书院深处走去,山间庭院里的每一块匾额、每一座门庭、每一枚砖瓦,都是联结过去与当下的桥梁。人们穿行其中,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才华,感受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在古代,书院是读书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近一二十年来,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热潮,历经起落沉浮的书院又开始焕发生机。”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说,当下,承载悠久文化传统的书院,仍是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底气和情感根脉。

河南登封,因地处嵩山之阳而得名的嵩阳书院内,古树参天,古幽静谧。千百年来,这里是历代文人的精神圣地,如今,许多人仍喜欢到这里祈福许愿。

嵩阳书院建于北魏,兴盛于北宋,经历了佛、道、儒三个阶段。北宋之后,文风大盛,司马光、范仲淹、程颢、程颐等人先后在此聚众讲学,传播儒家理学思想,嵩阳书院成为“洛派理学”的发源地。

今日之嵩阳书院,基本保留了清朝修复后的建筑主体原貌,占地近万平方米、分五进院落,有古建筑106间。2010年8月1日,包含嵩阳书院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智仁独得之天。”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麓的白鹿洞书院,依山傍水而建,有泉石之胜,无市井之喧。

据史料记载,千余年前,唐末诗人李渤在此隐居,养了一头白鹿随其出入,再加上这里四山环合,中间地势低,俯视如洞,故而得名。

白鹿洞书院开创于中晚唐、办国学于南唐、定名于北宋初年、振兴于朱熹之手,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迈入白鹿洞书院,只见建筑重檐翘角,昂首欲飞,庭院花格,虚实相间,步步为景。在这个淡雅又不失庄重的楼阁庭院里,先贤书院、棂星门院、白鹿书院、紫阳书院和延宾馆五大院落沿着书院前的溪水方向一字排开。

四大书院中,前述三所均坐落在山林之地,唯独应天书院位于北宋的南京繁华闹市之中。地处北宋时期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由私学“南都学舍”到官学,从应天书院升为应天府学,再由府学升为南京书院、南京国子监,其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影响深远。

当其他书院还停留在藏书、祭祀、讲学等原有书院规制的情况下,应天书院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不仅讲经,而且讲文,从而培养了大量适应国家需要的股肱之材、廊庙之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就曾在应天书院苦读五年、执教两年。在这里,他完成了如《南京书院题名记》《上执政书》等许多代表作,其改革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在这些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时代呼唤新书院教育

汲古润今,传统书院有怎样的现代使命?凝聚中华文化教育精华的古老书院,又何以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注入力量?四大书院纷纷探索,激发和延展生命力。

历经千年学脉绵延赓续,岳麓书院至今仍行使教学、藏书、育人的功能,是湖南大学主要培养哲学、历史和考古文博等人才的二级学院,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还在招收本、硕、博学生的传统书院。

从2009年起,岳麓书院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将古代书院与现代高校的育人方法进行有机融合,探索出一套特色育人模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年6月6日晚,岳麓书院文庙响起洪亮的师生齐诵声。这天,书院教师及140余名本硕博毕业生,在此举行毕业典礼暨谢师礼。

“书院重视‘习礼育人’,我们每年都会举行‘三礼三祭’活动,包括入学礼、拜师礼、谢师礼、清明祭先贤、端午祭屈原、祭孔大典。”肖永明说,希望把对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理解,贯彻到继承和弘扬的具体实践中。

存世的千年书院如何“活”在当下,继续“生长”?与高校合作搭建创新平台,成为书院在新时代的探索传承之举。

2009年,嵩阳书院与郑州大学合作,新建一所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郑州大学嵩阳书院,整合郑州大学所属历史学院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院系有关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学院,培养熟悉中国典籍、了解中国学术、有较深国学修养和较强研究能力的新一代国学研究与实践人才。

今年5月,嵩阳书院与郑州大学的合作项目又添新员——“嵩阳大讲堂”正式启动。“设立大讲堂是传承嵩阳书院千年文韵、在历史长河中汲取养分、在现实关照中增进认知、在展望未来中创新创造、打造涵养学术气质的精神家园。”郑州大学校长李蓬说。

千百年来,无数学子在白鹿洞书院求学问道。如今,这里更是成为研学教育的热门地。

“朱熹非常注重对人的品德的教育、塑造,认为知识不是唯一的教育,人的德行培养是终身的。”白鹿洞书院研究会秘书长郭宏达认为,培养有道德情怀和家国情怀的人才,不仅是古代社会的需要,对当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2018年,白鹿洞书院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每年接待全国中小学生近5万人次,至今已累计接待研学人员30余万人次。“穿汉服、拜师礼、游书院、学国学”的学礼文化在这里传承。

近期,庐山市与南昌大学、九江学院达成校地合作共识,两所大学计划与白鹿洞书院联合办学,恢复书院办学传统。“一方面,我们会把高校的课堂搬到书院来;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筹备九江学院—白鹿洞书院校区建设,部分专业或学院的大学生未来能够在白鹿洞书院生活、学习。”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鹿洞书院管理处负责人杨德胜说。

在商丘,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也正与应天书院开展联合共建,聚焦应天书院在现代大学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探索以“赓续千年文脉,厚植家国情怀”为特色的古代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之路。

“应天书院的文化资源是座宝藏,传承和弘扬应天书院文脉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刘万华说,学院在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多门与应天书院历史文化相关的课程,如《范仲淹与应天书院研究》《河南书院发展史》《中国书院教育概要》《中国书院教育精神研究》等,还在线上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与修身》《中国文化与礼仪》等一批网络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

“活化传承”走进百姓生活

“四大书院大多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地方环境友好、安静宜人,适合读书思考,是读书和做学问的好地方。现存古代书院兼具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利于书院开启研学游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立新说。

作为古代学术思想的生成地,书院具有教育和研究的双重功能。如何让书院走进人们的生活?

“书院‘活’起来,要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灵魂,使继承传统与转化创新融通并进。”李立新说,以书院发展引领文旅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深度挖掘和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岳麓天下山,书院天下名。岁月流转,如今游客沿石阶拾级而上,在岳麓书院讲堂前驻足品读全文108字的岳麓书院学规。“我们希望通过文旅结合的方式,宣传湖湘历史文化、中国书院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说。

据了解,近年来,岳麓书院推进“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加强湖湘文化和书院文化的数字、人文、科技融合,推出了“岳麓书院有声故事库”、纪录片《岳麓书院》等文化产品,落地“岳麓书院智慧导览”系统等。

“千年学府,使命惟新。我们会持续活化岳麓书院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向全国、全世界生动展示湖湘文化、书院文化的价值和魅力。”陈宇翔说。

暑期到来,嵩阳书院成了打卡热地。先师祠、讲堂、道统祠、藏经楼等建筑古色古香,还原了古代书院的建制,吸引许多国学爱好者和青少年前来体验国学文化。

游客王先生说:“走进嵩阳书院,仿佛穿越到千年前,能近距离感受古人的学习生活。”据了解,书院还专门开设了“亲子共读”“开笔礼”、青少年研学游、古代科举考试实景体验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作为全国文保单位,白鹿洞书院8000平方米的文物本体不具备高校办学、研学机构人员活动和食宿等条件,所以过去游客来参观只能看看。这两年,我们拓展了书院周边的园林景观建设,沿着贯道溪、高美亭、卓尔湖开辟了多条旅游步道,人们可在此感受先贤当年‘行路亦是读书’的心境。”杨德胜说。

如今,白鹿洞书院还重开“山门”、发起会讲活动,每月邀请各界名家来此思想碰撞,就先秦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议题进行解读和辩论,把传统书院的会讲制度变成现代公共的讲座平台。

因在历史上多次经历战火、水患、重建,如今的应天书院是2004年按照历史文献记载,在原址重新修建而成。尽管基建规模与其他三座书院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商丘市睢阳区副区长黄英杰说:“我们将从激活书院本身的功能和核心价值出发,探索一条适合当下的发展传承之路。比如,结合应天书院历史文化,以剧目形式活化如范仲淹等经典人物,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焕发生机。”

商丘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星介绍,目前正对应天书院进行整体性规划,将形成文化旅游品牌。“我们将继续深挖应天书院文化IP,规划书院、景点、遗迹的赏游线路,开发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深入研发与书院主题相关的研学、旅游课程,开展民俗、国学讲座、传统艺术、读书沙龙等系列国学活动,扩大书院文化对商丘旅游的带动力。”

历史长河中,古韵悠悠的书院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化传承的灯塔。如今,它们以全新的面貌,让人们沉浸感受千年文脉的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