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罗马2月19日电(记者谢亚宏 2月17日,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狂欢节上的汉服巡游”活动在威尼斯狂欢节上亮相。本次活动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威尼斯市节庆部门、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威尼斯狂欢节组委会主办,苏州丝绸博物馆承办,是中国传统服饰首次正式亮相狂欢节。

表演开始前,狂欢节组委会播放了孔院活动筹备视频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丰收锣鼓》《梁祝》《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一首首古筝琴韵响彻圣马可广场。威尼斯副市长德·马丁和威尼斯市前副市长、苏州市荣誉市民芬卡特上台和汉服志愿者合影,并祝活动成功举办。

16位中意志愿者组成的巡游队伍从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出发,最终抵达圣马可广场的最美面具舞台。汉代女子一人手持古书、一人手持刀扇,端庄有礼;唐代仕女一人手提牡丹花篮、一人手持团扇,飘带挥舞间展示大唐风采;宋代娘子一人持纸伞、一人持团扇,一颦一笑间都散发着女子婉约柔美的仪态。宋代书生着圆领袍品读诗书、把玩折扇,尽显中国古代文人儒雅风流;明代淑女一人手持书卷、一人高举鱼灯,一动一静间展现大明风华;明代飞鱼服武将步伐平稳、威风凛凛,将气宇轩昂、保家卫国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舞台四周的观众也与汉服志愿者们热情互动,沉浸感受“霓彩华裳”的魅力。

“曲终舞毕,人却不散”。短短20分钟的舞台表演无法完全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谢幕之后广场上的游客仍意犹未尽,接连不断地上前与汉服志愿者们互动、合影留念。

圣马可广场上的表演结束后,一些威尼斯市民前往中国文化活动展台,参加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伴随着悠扬沉静的古筝琴韵,中意文化趣味问答进行得如火如荼,记录问答的十二生肖小印章印下了中意文化沟通的印记;书法展台前,意大利民众排着长队获取自己专属的中文音译名;“福”字设计展台前,大家争先恐后创作绘制可爱的兔年福字画;在汉服试穿体验区,游客们迫不及待试穿汉服并拍照留念,体验华夏服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