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国儒学的历史过程中,白鹿洞书院处于什么位置呢?

它记载和承载了中国文化、中国儒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转折创新。

一、宋代的转折鼎盛

什么是中国文化?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等等,都是,但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思想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除了法家、墨家等,最重要的儒、释、道;而儒释道中,最重要的就是“儒”了。

儒学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也是几千年来我们国家政权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对中国及东方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价值体系。

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孔孟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社会内部矛盾不可调和,引起的深重危机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权威,孔孟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创立一种以“仁”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以维护等级尊卑的等级制度。这是一种他们专门提供如何执掌政权、管理国家、治理社会、收拾人心的思想学说。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战争烽起,天下大动乱,人口大迁徙,民族大融合,以“仁”为中心思想的孔孟之道却难应对魏晋至唐急剧变动的时代变化与社会形势了。玄学盛行、佛学兴起,包括慧远在庐山创立净土宗,儒学思想难保独尊地位,甚至出现衰败趋势。

世传北宋的王安石曾经问张文定公(张方平):“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亚圣后绝无人,何也?”

张方平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耳。”

王安石欣然叹服。

到唐代,经过民族大融合,重新建立了大统一的中央集权,中华民族获得空前的大统一,但用什么思想来维系包括李世民都有胡人血统的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呢?

韩愈提出了“文以载道”,提出了道和道统的问题。儒家之道不能断,要把这个道统重新续上去、立起来。

但他没完成,而且宋代的一些儒学大佬都认为韩愈不算。

于是,宋儒们提出要接续和恢复孔子提出的 “吾道”,重建自孔孟之后断了1000多年的儒学“道统”,提出适应新的时代的执掌政权、管理国家、治理社会、收拾人心的思想学说,拿朱熹的话来说,就是:“收拾自家精神”;拿陆九渊的话来说,就是:“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宋代是中国由中古进入近代的关键时期,大家都知道,唐代经安史之乱后,陷入分裂,宋代虽重新统一,但国土面积比唐代小了很多,外敌、强敌就在眼前,内忧外患。

那么,这些大儒们要用什么作为来作为统治思想来收拾人心,稳住社会秩序呢?

宋儒们把孔孟置于正宗,理出了由孔孟至宋儒的“道统”。朱熹提出了“理”这个思想核心,完成了新儒学的变革,建立了程朱理学的新儒学体系。宋以后的七百年里,理学一直被奉为正统,成为国家统治者的意识形态。

就在程朱理学兴起的同时,陆九渊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对应“心学”。他反对朱熹的“理”在人心之外、“即物”才可“穷理”的思想,提出“发明本心”“心即理”的主张。

后来,明代的王阳明接过陆九渊“心即理”的主张,并发扬光大,他反对程朱理学通过事事物物追求“天理”的“格物致知”,人要通过格物去认为理,然后服从这个理。王阳明认为“理”全在人“心”,提倡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理”,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论。

陆王心学成为中国儒学的重要流派。

就这样,朱熹提出“理”,陆王提出“心”,都意在建立一套适应中国时代变化的新思想学说。

但是,“五百年来王阳明”,王阳明心学救了中国吗?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一样,都没救中国。

二、近代的转折挫折

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致使人们对传统文化作出反思,儒学内部龚自珍、魏源等,以汉学批判宋学,成为近代儒学的异端;康有为提出孔子教,把儒学宗教化;民国政府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推行孔子的“八德”“四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的伦理教育。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孔家店更是被打倒。资本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进入中国。在这各种思潮兴起、激荡、斗争中,儒学也好,资本主义思潮也好,最终都没有救得了中国。中国人民和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了中国人的头脑,救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最终也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但尽管如此,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成为中国儒学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流派,其精华部分仍然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乃至今后的中国发展中都发挥着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现在,白鹿洞书院的五轴古建筑群里,有一幢建筑,显得不㜽么“古”,是近代建筑,这就是白鹿洞书院停办后盖的江西林业高等学堂。

白鹿洞书院-林业高等学堂

学堂为四方形,上下两层,前有露天平台和卷拱门的跑马楼封闭式阳台,有房屋八间。

林业学堂为欧式建筑风格,与书院其他古代建筑风格不相统一,但是,可千万不能因为它前面那些建筑风格不太一样而将它拆了。因为,它也白鹿洞书院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变迁。

1901年8月,清廷颁发政令,将各省书院改办学堂。1903年,白鹿洞书院停办(依孙家骅主编《白鹿洞书院志续编》(1901-2016))。至此,白鹿洞书院作为传统书院教育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书院停办后,白鹿洞书院开始了由传统书院教育向现代学堂转型的探索,但失败了。

1906年,江苏观察使崔敬郛上书两江督院,慨叹白鹿洞书院“无讲学之人,不复弦歌之盛,而讲堂文室,亦已上漏帝穿,鞠为灌莽。夫以前前贤胜域、先哲典型,竟致湮没”,建议将白鹿洞书院改建为师范学堂。1907年10月,南康知府王以慜拟将白鹿洞书院改办为“存古学堂”,后因无钱,未果。这一年,江西提学林开暮提议将南昌“明经学堂”改设在白鹿洞书院,未果。1910年,江西提学王以慜会同劝业道傅春官,拟在白鹿洞书院开办“森林学堂”,即“江西林业学堂”。

1911年,在白鹿洞书院设“江西高等森林学堂”,亦称“林业高等学堂”,因房屋不够用,故建此楼。

这幢楼就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林业高等学堂旧址,至今有114年的历史了。

它也是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和传统之一,它是江西书院在近代历史转折处的历史见证。建议在此楼开辟《白鹿洞书院停办后的历史发展陈列展》。

在近代由传统书院转向现代学堂的历史转折处,江西人动手早,但转得慢,没到位。

江西书院巨多,代表性的书院有:唐代德安义门东佳书院和高安桂岩书院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私家招徒授业书院。

除这两家外,江西最早的书院恐怕要算豫章书院了。其原址位于进贤门东书院街8号(现南昌十八中学),是古代江西学术思想的传播、人才培养的官学机构。创建于938年(南唐升元二年),距今1085了。

白鹿洞书院:940年(南唐升元四年),南唐在唐李渤读书处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1179年(南宋淳熙六年),朱熹知南康军,重修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即使从“庐山国学”算起,也不算最早的。

象山书院的前身是陆九渊创建于1187年(宋淳熙十四年) 的“象山精舍”。比豫章书院晚了近250年。

鹅湖书院:1175年(南宋淳熙二年),朱熹、陆九渊“鹅湖之辩”。后来,鹅湖寺西立“四贤祠”(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这是鹅湖书院前身。1250年(南宋淳祐十年),江西提刑蔡抗在鹅湖寺旁建鹅湖书院。比豫章书院晚了300多年。

白鹭洲书院:1241年(宋淳佑元年)吉州知军江万里创建。也比豫章书院晚了300多年。

叠山书院:1318年(元仁宗延佑五年),当地民众建于文庙旧址,以纪念榭枋得。比豫章书院晚了380年。

在近代,中国的传统书院纷纷转向现代学堂。

豫章书院于1902年改为“江西大学堂”。只比成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晚了4年。但过段时间,京师大学堂变成了北京大学,而“江西大学堂”却没有变成江西大学,它在1904年更名为“江西高等学堂”,后来再变成了江西什么专科学校,后来变就变得没名,变得没有了。

白鹿洞书院也是如此,在191年停办、1911年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但是,书院变学堂,却没有继续变为大学。

白鹿洞书院在宋代和近代这两个历史转折处的选择和境况让人唏嘘不已,而白鹿洞书院的五轴古建筑群见证、承载、记录了这些历史,至今给人以某种启迪。

三、当代的转折复兴

林业高等学堂后面是“延宾堂”:

延宾堂

延宾馆取古代“握发延宾”“礼待贤士”之意。始建于南宋朱熹,是为接待来书院讲学的学者与求学的生徒而建的,亦称“白鹿洞馆”或“白鹿憩馆”。后因年久失修,几成断墙残垣。1469年(明成化五年),由江西提学佥事李龄出资建馆。当时的洞主胡居仁作《延宾馆记》记述白鹿洞书院盛况,“好古学义之士,自公卿以至岩穴之贤,来游是洞者接武联镳”,于是李龄建立延宾馆,接待四方来客。

1994年10月动工维修,至1996年4月竣工,由憩斋(厢房)、春风楼、逸园、状元泉四部分组成。

春风楼

延宾馆最北端的“春风楼”,位中轴线之端,筑高台之上,是延宾馆的主体建筑,木结构,下楼外伸,由四根圆立柱支撑着,形成外廊。面阔15米,进深8米,上下两层。楼高11.2米,宽15.8米,深14米,面阔三间,前廊后房,重檐歇山顶。

春风楼是古时洞主下榻之地,以“春风”比喻良师的教诲,“披拂之无不化也”。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政府不断调整管理体制,理清管理思路,加强管理措施,并在1959年列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1988年4月,恢复“白鹿洞书院”的学府建制,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从1979年至1986年8月,国家和省加大投入,分四期开始和完成了大规模的古建筑修复工作,进行文物征集、复建与日常维护,开辟了“白鹿洞书院”和“朱熹”等基本陈列展,正式作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几十年来,白鹿洞书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广泛联络全国各方学者,召开会议,开办讲坛,创办期刊,出版专著,深入进行白鹿洞书院的学术交流与研究。

1991年,庐山开始酝酿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992年,江西省正式向国家呈报庐山申遗报告。1996年5月,联合国专家考察庐山申遗的第一站就来到白鹿洞书院。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来庐山考察的专家就下榻在“延宾馆”的“春风楼”。最后,白鹿洞书院连同庐山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白鹿洞书院千年发展史的重要事件。

建议就在春风楼开辟《庐山与白鹿洞书院申报世界遗过程陈列展》。

四、千年回眸白鹿洞

二千多年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今天,我们站在贯道溪,看着白鹿洞,以大历史观来看待中国文化、中国儒学、中国书院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脉络,就不难看出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地位、文化传统和当代价值。

白鹿“洞”中一千年,贯道溪水清如许

1、白鹿洞书院积淀着中国历史的文化传统,是历代人们目击道存、心心念念之所在,是自(南)唐、(南)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一个重要文化高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白鹿洞书院兴废交替,却像贯道溪水一样,文脉不断,中国人在这里不断地积累,传统在这里不断沿续,文化在这里不断的积淀,白鹿洞书院才演变成今天这个规模,才具有了不同于其他任何一所书院的样态与品相。

2、白鹿洞书院是庐山环境自然演进与中华文明发展相互作用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儒学内部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一脉相承,又不断交流交锋、转折创新的重要载体,白鹿洞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高地,作为中国儒学的文化地标,就是它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遇曲折和挫折,却一直向前,虽有挫折,却不断重生,而且,它往往在历史的转折处,迸发出惊人的创新和创造,正因为如此,它才被称为“天下书院之首”。

3、白鹿洞书院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景观。庐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白鹿洞书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白鹿洞书院向世界展示是什么呢?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圣人的气象。

当年,陆九渊应朱熹之邀来白鹿洞书院讲学,朱熹在鄱阳湖畔的南康城接到他。两人围着落星墩泛舟鄱阳湖,朱熹说:“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还有此佳客否?”(《朱子语类》卷124)

眼界之广、胸襟之宽、口气之大,让人想起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朱熹的邀请、陆九渊的应邀,哪里是一个“讲学”可以了得,他们是要端正人心、重塑秩序、改造中国、塑造未来呀。

陆九渊讲学时的宋朝,孔孟之道不行了,此时的宋朝是内忧外患,靖康之耻,朝廷连华夏的中心中原都丢掉了,南宋已是偏安一隅,但中国要前进,文化还在,信心还在,朱熹陆九渊还在说:自有宇宙以来,就有这个山,就有这个水,但有我们这样的人吗?人立天地间,并列为三极。

所以,文化自信是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大儒的基本样貌和时代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底色。白鹿洞书院的历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有着这样的样貌、这样的精神和这样的底色。我们现在要挖掘和发挥白鹿洞书院这笔文化遗产的价值。

作者:姚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