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10月9日,“破蒙启智·人生始立” 2023(癸卯)年贵阳孔学堂开笔礼在礼仪广场正式举行。300余名来自环西小学的一年级新生齐聚大成殿前,正衣冠、拜先师、点朱砂、写“人”字、诵经典,行好人生第一礼。
此次活动由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活动通过抖音、快手、新浪看点、微信视频号、甲秀新闻、ZAKER贵阳、贵阳网的网络平台直播,累计观看量达50多万人次。
正衣冠,拜先师,朱砂启智,学“人”字、写“人”字,诵经典、训蒙童,击鼓明志,长者送祝辞,开笔赠礼,这八个环节让新生们学习尚礼,体悟《教条示龙场诸生》的阳明境界。
五百年前,王阳明创立龙冈,开贵州书院讲学之风;传道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因此,贵州也被称为“王学圣地”。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将阳明文化贯穿其中,不仅有以王阳明立志为主要故事的开场表演,同时还有诵读王阳明家训《示宪儿》。
“妈妈说,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志向是什么?要怎么树立它呢?王阳明先生,您是我爸爸的偶像,您能告诉我吗?”上午十点,开笔礼正式开始,来自环西小学的29名学生带来开场表演《少年立志说》,通过少年王阳明立志“读书学圣贤”和成年王阳明制定《教条示龙场诸生》的故事,讲述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四条学习规范,以及“致良知”的品德修为。
演出的尾声,身着校服的新时代小学生与身着传统服饰的“王阳明”与诸生,齐声高喊“立大志”,同时向对方行礼。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精神似乎将时空打破,古今交融,让现场参礼的同学和观礼的家长与游客沉浸式体会阳明先生的修身讲学。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衣冠整洁,仪表庄肃,古来就是童蒙之学的初阶,是孩子们比年入学、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随着主持人的口令,同学们全体起立,端正身姿,正衣冠,整仪容。从此,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正衣冠”后,同学们庄然肃立,面向大成殿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行大揖礼。三拜先贤,谨记承诺,尊重师长、勤学善思、砺能笃行。随后,嘉宾们用红色的朱砂在同学们的眉间点上红痣,称为“开天眼”,寓意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技艺之不习,不过乏衣食;举业之不习,不过无官爵;己之性分有所蔽悖,是不得为人矣。”故,求学,当先学做人;开笔,先写“人”字。在学“人”字、写“人”字环节,同学们跟随书法家杨伟勇先生的示范,认真慎重地学着写下一撇一捺。“撇画写得自然舒展,捺画粗细分明”,一个简单的“人”字却蕴含着重要的做人道理。徐锴《说文系传》说:“人,字象人立形。”“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人,生于世间,当顶天立地,建功立业,这也是中国传统对做人做事的殷切期许。
阳明先生曾以一纸“家训”训戒儿子,希望儿子读书学礼,从“心地”开始,以德行着手,望儿子成为“良士”。在“诵经典,训蒙童”环节,300余名同学们一起诵读《示宪儿》。这篇被称为王阳明家规“三字经”的家书堪称经典之作,整篇家书,歌谣体式,三字一句,共三十二句,一韵到底,朗朗上口。其核心是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也包含了崇德尚廉、持廉守正等廉洁文化精华。
在“长者送祝辞”环节,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创会会长、贵阳学院教授王晓昕教授送上谆谆教诲与美好祝福。
阳明先生曾于龙场以四事相规,以助诸生: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开笔礼现场鼓声铿锵,贵阳市环西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林岚上前为同学们击鼓,以阳明教条四事为学子们送上祝福与训诫。
“开笔礼成,长者赠礼,愿孩子们学以践行,知行合一。”在主持人的祝福声中,开笔礼圆满结束,同学们收获了孔学堂为开笔礼定制的笔帘和铅笔,祝愿同学们用好手中笔,写出新书卷。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一位家长告诉记者,通过开笔礼她也感悟到了不少道理。尤其是当孩子们诵读《示宪儿》时,阳明先生的家训让她想到了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以传统文化启智润心,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学习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
贵阳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委邱智良全程观礼后告诉记者:“十分开心我的孩子能够参加这么隆重的开笔礼礼仪,此次活动中加入了大量的阳明文化,阳明先生亲书《示宪儿》,对孩子的学习谆谆教诲,提出殷切期望。这对当今社会的小学教育、幼童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也对小孩子的学习和立志很有启蒙意义。能够让孩子从小接触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感到很开心。”
据悉,“开笔礼”是“孔学堂四礼”之一,是少年儿童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对每个人有着重大的意义。“孔学堂四礼”分别是开笔礼、成人礼、中华婚礼、敬老礼,是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倡导的中华传统文化礼仪活动,是孔学堂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记者 董容语/文 覃伟/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