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着我华夏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近年来,随着国潮之风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穿着汉服走上街头。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朝代的服装形制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济南的汉服之美同样有声有色,甚至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汉服文化在今天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传统记忆和文化自信,还有更多领域的思考。 春风和煦,草木新绿,济南又逢一步一景的时节。近日,记者发现了一个现象:大街上、景区里随处可见身穿汉服的人,男女老幼皆有,他们自如地走在街上,与泉城的秀美交相呼应,成为不一样的风景。
汉服破圈 你我皆“同袍” 汉服正在破圈,人人皆为“同袍”。如今,我们在街头巷尾邂逅身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汉服文化已经从小众圈子变成社会风尚,在不断制造热点的同时也融入了大众的普通生活。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于影视作品中的汉服样式,也愿意切身体验汉服、主动推广汉服产品与文化。 3月以来,不少汉服爱好者都喜欢穿着汉服来大明湖畔扶柳留念,此时樱花、桃花都开了,柳树抽了新芽,天气也好,在他们看来,曲水亭街、芙蓉街、府学文庙一带都是很不错的取景地。“着汉服、登画舫、品茶赏柳”也成为不少外地来济游客的打卡选择之一。 近两年来,济南市常常举办汉服文化活动。具有代表性的大明湖花朝节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是汉服文化爱好者的年度盛会。活动以十二花神为亮点,以国风、汉服和诗词文化三大高热度潮流为创意启发,结合手造市集、文化体验、京剧国粹、国风汇演等内容,为大家奉上一场万众瞩目的花朝春日宴。 去年中华“二安”文化旅游节上,超然楼下的汉服秀曾经让大明湖畔的游客一秒穿越。与此同时,山东博物馆“衣冠大成”“锦衣王朝”明代服饰文化展等也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除成年人外,汉服还深入到了儿童的生活。在济南府学文庙,经常见到各幼儿园、小学学生身穿汉服体验汉文化,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今年3月,为呼应市民的汉服热潮,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特意为市民游客整理了一份“济南宝藏汉服打卡地”,邀请市民游客穿着汉服开启穿越千年的国风之旅。
汉服兴起 带火相关产业 随着身着“汉服”出游的旅客多了起来,专营“汉服”的店铺也悄然兴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曲水亭、百花洲等汉服“高发地”,不少人是在就近的汉服体验馆租赁汉服。“有些汉服购买价格相对较高,穿起来麻烦,还要配合盘发搭配发饰,自己很难搞定。买一套还不如直接去店里租,不仅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还会有专人给你搭配妆发。”游客马女士告诉记者,选择租汉服还能多尝试几种风格的汉服,从而挑选到自己心仪的服装和佩饰。 “近来,济南体验汉服出行和穿汉服打卡景点的项目都比较火热,我们的生意红火起来了,大家也都乐在其中。”进入3月,几乎每个周六周日都是各个汉服租赁店最忙碌的时候。记者随便走进一家汉服租赁店,店虽不大但五脏俱全。入门两侧货架上,各式精致的发簪、耳坠、头花、扇子、项圈等古风饰品琳琅满目,靠墙便是两排各种制式的汉服。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正挑选着心仪的汉服,他们因汉服结识,汉服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出行、社交形式。 在今年2月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任骁瑞提到,为持续擦亮“泉城济南”文旅品牌,济南将通过打造持续化网红项目、打造高辨识度文旅IP、实施“引客来济”计划,持续打造网红城市。任骁瑞表示,济南市将继续策划组织“二安”文化旅游节、辛弃疾文化周等名士文化活动,结合当下最受欢迎的汉服秀、文创市集、国风游园会等形式,增加互动性、体验性,让“名士文化”可看、可玩、可体验。
汉服现象 从小众走向大众 说汉服已成现象级热潮并不为过。汉服从小众走向日常的过程,也是汉服整体舆论转变的过程。这其中,文化认同显然是最主要成因。 汉服文化的复兴起源于本世纪初,自2003年4月由独立网络平台“汉知会”变身的“汉网论坛”成立后,众多汉服爱好者们纷纷在上面晒出自制汉服和汉服照片,沉寂了300多年的汉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据统计,截至目前,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超1.77亿,18岁—30岁人群占比约七成且增长迅猛。微博“汉服”话题的阅读量目前已达73.7亿次。抖音“汉服”词条下获得805.3亿次播放。白皮书进一步显示,有93%的消费者“准备增加购买”或“愿意优先考虑”融合民族文化的商品;在这些消费者之中,94%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国风设计带来的溢价。 多项数据显示,汉服从曾经的“穿上汉服接受大家目光的审视”“奇装异服”到如今的“屡见不鲜”甚至越来越多人的“跃跃欲试”,受众之广早已今非昔比。 走入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是汉服撑起百亿元市场的关键。这其中,“新汉服”功不可没且愈发成为市场焦点。 新汉服也称为现代汉服,是在保留汉服核心形制与审美的基础上,凭借更加贴合现代人穿衣习惯和审美的设计,实现全场景、日常化的穿着体验,改良后适合日常穿着的“衬衫+马面裙”“新国风”等混搭风近年来就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通勤汉元素”还入围了2022淘宝天猫秋冬9大风格趋势,部分汉服原创品牌成交环比增长超430%;2022年,国际知名奢侈品牌DIOR的某款式还因剽窃马面裙设计陷入风波。某种程度上,此次风波反而在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的助推下唤醒了曾经汉服被视为“阳春白雪”的认知—原来汉服和时装一样,也可以日常穿着。 如今,汉服文化已经作为国潮文化的一部分进入了主流文化的视野,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节目中,舞蹈演员身着复原自唐代仕女图的汉服进行表演,引发了无数国人的文化共鸣。与此同时,古代背景的影视剧播出时,也会引发观众对汉服的讨论。此前播出的《知否》《梦华录》等剧就因服饰的精美和考究而广受好评,古装影视剧人物造型生编乱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的观众对古装剧所应承担的历史文化担当有着相当高的期待,造型必须尊重历史和传统才能被认可。
汉服文化 彰显传统自信 2023年初,互联网平台上掀起了一股热潮—多地文旅局局长纷纷穿上传统服饰,当上了当地的“旅游大使”,其中也包括山东。 临沂市文旅局党组成员高弘清化身“女侠”,推介银雀山汉墓竹简兵书;东营市利津县文旅局局长赵炳兰挥手扮角儿,为家乡的吕剧代言;滨州市惠民县文旅局局长范士超,化身孙武将军还原历史场景,诵读《孙子兵法》;邹平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孟勇化身黄河老叟、文人墨客,向游客发出邀请;滨州市滨城区文旅局党组成员赵艳丽化身杜府千金,行走在杜受田故居,一品“帝师故里,大儒世家”,登黄河楼,唱一曲琴音,观“万里黄河绕九曲”;滨州市博兴县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健则扮成吕剧人物杨宗保、董永、毛纪等,在博兴县非遗展馆展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柳编发展简史,宣传“董永故里吕剧之乡”……在为家乡代言的同时,也收获了大批粉丝。 近年来,“传统服饰+文旅景区”的这种新模式愈发多元,增加了传统服饰应用场景的同时,更回应了疫情结束后人们对于“走出去”的强烈需求,成为传统服饰市场破圈、拉动消费的一条新途径。小到各景区门口的汉服店,各式各样的古风剧本杀、古装宴饮、古风市集,大到与博物馆的跨界合作、粉丝经济的延伸,以服饰之美致敬传统文化的同时,新汉服也在以愈发完善的产业链进入“下游带动上游”的新模式,即通过商品、销售渠道与交流平台三方相互作用带动汉服产业学术研究、产品设计及生产制造的发展。 如今,不仅在国内,中华传统服饰还正以中华传统文化载体的方式“飞”向海外,海外平台上,汉服穿搭相关视频点击量都颇为可观,越来越多的华人学子选择在毕业典礼上穿上传统服饰宣传中国元素。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汉服作为一种承载着数千年民族记忆和传统文化的服饰,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然,汉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氛围拉满的同时,文化内核的东西也应该跟上。汉服文化的复兴源于国人日趋增长的文化自信,而通过汉服文化的普及推广,亦可吸引人们去了解先前被忽视已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文化“两创”新空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