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4日讯 济宁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文化底蕴厚重、资源丰富的优势,全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章,基层社会治理、文旅融合、涵德育人等方面,走出一条文化创新发展的济宁路径。

示范带动  项目推进

济宁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立足文化资源优势,站高谋远,积极探索“两创”推进新机制。

站位高远,绘就蓝图。济宁成立了“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按照“一年试点先行、两年逐步推开、三年提质扩面”的工作思路,制订《济宁市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和《济宁市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工作方案》,明确各阶段、各时期建设内容。今年,率先在曲阜市、邹城市、泗水县、任城区开展示范点试点建设工作,区分村居、城镇社区、学校、机关单位、文化服务场所、企业等六大类,探索打造100个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并在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对嘉宾开放;2023年,在其他县市按照每个县市区六大类25个示范点的标准进行打造;2024年,在全市有条件的村居、城镇社区、学校、机关单位、文化服务场所、企业,全面推广示范点建设模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济宁拥有“三孔”、大运河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曲阜、邹城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保单位41处、省保单位247处、不可移动文物6382处,1所省级非遗传承人培训高校、10所非遗传习基地、50余家非遗民俗博物馆、6家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鲁国故城、南旺分水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济宁是山东省唯一拥有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地市。

强化项目建设。建设了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等一批先导性、牵动性、基础性重大文化项目;围绕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着力打造“尼山片区”,推动建设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组织实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等。中国教师博物馆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以教师文化为主题、师德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连续举办或承办38届国际孔子文化节、8届世界儒学大会和7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功承办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全国大学生论语大会、2018央视春节晚会曲阜分会场等重大文化活动。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活动,组织参加孔子家乡山东文化贸易“走进匈牙利”“走进欧洲”“走进洛杉矶需完善”展览会,在尼泊尔组织举办“中国济宁儒学文化推介会”。开通“兖欧班列”“济青班列”,启动建设兖州国际陆港,开通运营金乡内陆港。

美德相传  世风日上

围绕传统文化“两创”引领“美德健康全民共建”这一主题,近日,曲阜市在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公共场所张贴了1.5万多条“一米线”温馨提示,将《论语》、诗词名句和传统节日元素等赋予在疫情防控日常中,因地制宜,寓教于乐,守护健康,更要守护传统文化。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挖掘儒家文化蕴含的家庭道德建设思想,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目前,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实践所156个、实践站4246个,建成“幸福食堂”188家、惠及5620余位老人。深化“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组建166支百姓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实践活动10156场,服务群众80余万人次。

初夏的兖州,微风和煦。在小孟镇张王村一处四四方方的小院子里,满眼的花朵一拥而上,香气沁人心脾,村民郭桂梅作为“庭院小讲堂”第一批“讲师”,正在为邻居们讲解自家的养花小经验。自2020年起,兖州区妇联全面启动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从前期的摸底排查、建立档案到后期庭院环境打造,再到家风建设,“由外向内,步步为营”逐步精细化。

为更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高屋建瓴”走进生活、走近人心,济宁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等“六进”普及工程,大力推广图书馆+书院、孔子学堂、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等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达标“儒学讲堂”3740处,开展儒学活动4.8万余场,服务群众280余万人次。融入家风家教。研究制定《济宁市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移风易俗20条“硬”措施,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孝心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济宁市坚持以文育和,发挥“和为贵”文化的熏陶作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建设了“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该中心推广“以礼相让、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刑事治安发案率、信访总量、诉讼案件收案数量、民转刑案件“四下降”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社会文明程度“四提升”。

以文育人  强基固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每周一至周五的晨读时间,济宁市枣店阁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书声琅琅,各班级的学生们手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读本》大声朗读。该校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行国旗下演讲、组建特色学生社团等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明道立志、修身自省。

最是文化润人心。近年来,济宁市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出台《济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指导纲要》,编写《走进孔孟》系列丛书,实施“一校一国学导师”制度,开发实施系列研学旅行课程,打造技工教育传统文化育人品牌,构建“四融六进”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键要有一支热爱、熟知、乐教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为了补齐师资“短板”,济宁主动借力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平台与资源,通过实施“一校一导师”制度,在各中小学确定一名热爱传统文化、有志国学经典教育推广的骨干教师作为“国学导师”。依托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济宁学院等研究平台,从全球延揽了众多专家学者。目前,济宁已拥有包括安乐哲、杜维明、陈来、李存山、梁涛、王志民等知名学者在内的十余位“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尼山学者”,他们带来的最新成果与思想盛宴极大提升了当地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水平。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2015年6月以来,济宁市积极探索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干部政德修养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为主题,倾力打造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2016年4月,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建立,成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现场教学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教学研究基地。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开办以来,累计承接全国和30个省区市各类培训班次1500余期、培训学员8.3万余人。

动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用引人入胜、富有趣味的动漫作品阐释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和生活道理,往往更易于青少年理解接受、入脑入心。近年来,美猴文化创意集团扎根儒家文化与运河文化的沃土,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使命,让活起来的文化成为一个个生动华美的中国故事。

人人讲好中国故事,处处吹拂文明新风。当好中华优秀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在新时代孔孟之乡奔涌流淌。

以旅彰文  和合共生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将建设文化济宁、突破文化强市纳入“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总体布局,深挖文化富矿,全域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着力在塑形铸魂、彰显特色上下功夫,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着力在搭建平台、产业融合上下功夫,让发展基础“实”起来;着力在提升品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让消费体验“好”起来,济宁文化“两创”、文旅融合助力脱贫攻坚等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全面起势。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成功获得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做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文章,文化产业提速发展、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大力实施“文化+”和文旅突破战略,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增长极。启动建设了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一批先导性、基础性重大文化项目,组织实施了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等一批牵动性、现象级文旅项目,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推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机遇,编制大运河(济宁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加大微山岛和南阳古镇保护性开发,微山湖旅游区已通过国家5A级景观质量评审。

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孔子文旅集团,孵化壮大三孔文旅、尼山文旅、孔府印阁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6家精品旅游企业入围省“十强”产业集群储备库,“尼山夜游”项目成为山东省夜间经济文化新符号。实施文化赋能城市发展计划,高度重视历史文脉保护与传承,搞好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建设,重点打造“两轴、一街、两区、两镇”,激活文化基因,实现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焕发时代光彩、释放恒久魅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济宁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扎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传承有活力,担当有作为。

闪电新闻记者 亓顺峰  通讯员 步瑶 李凤鸾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