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沣(1740年-1795年),字东注,又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著名清官、书画家,乾隆四十六年被授监察御史,《清史稿》称其“以直声震海内”。

钱沣祖上世代读书,后来家道中落,父亲为银匠,以手艺挣钱养家糊口,母亲腹有诗书,常以圣贤的故事教育他。钱沣父母皆纯朴善良,虽家境贫寒,但遇有族中人生活无着或年老孤寡,仍尽量周济、慷慨行义、急人之难,因此钱家在同族和乡里中,颇有威望。受此家风感召,钱沣立志为国为民,勤奋读书、品学兼优。他曾说:“立品必自慎独始,于人所共知之者而犹不检,独中岂可复问?”

乾隆三十六年,钱沣得中进士,并授翰林院检讨,从此步入仕途,先后任职通政司副使、提督湖南学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为官二十多年,他坚持操守,不为权势、金钱所诱惑,特别是1781年升任都察院江南道监察御史后,更是置名誉得失祸福死生于不顾,敢为他人所不敢为,言他人所不敢言。在惊心动魄的国泰案中,他敢于与权倾一时的和珅直接较量,真不愧为“御史之典范”。姚鼐在《南园诗存》序中写道,“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钱沣一生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在湖南任学政时到各县视察,一概不受本地学子上门拜见的“官场规矩”,这股清新之风,令湖南各界心悦诚服传诵“钱沣来了不要钱”的民谣,甚至在其父母去世时,钱沣宁愿典当家产或向亲朋借贷,也不收取任何人的馈赠。但在帮助别人上,钱沣却毫不含糊,曾有一位同乡病逝,家里贫穷无力送葬,他主动募集白银400两,为他办理丧事和赡养老母、幼子。

钱沣工作兢兢业业,生活上勤俭朴素,以致积劳成疾,最终卧病在床,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去世。《南园诗存》序载“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感疾以殒。”

钱沣在政坛上享有清名,书法和绘画方面造诣也很高。他尤其擅长画瘦马,故被称为“瘦马御史”。左宗棠称赞他:“先生为人清严可畏,其文诗书画之形诸外者,无非充实之光辉。”

钱沣的立德、立功、立言、人品、官品、艺品,都达到很高的境界,被后人无比崇敬地誉为“滇中第一完人”。

(来源:云南政协报  作者单位:昆明市盘龙区纪委监委)